北大排查网瘾学生:硬性摊派名额比网瘾可怕
硬性摊派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但如今摊派多半用在捐钱、动员拆迁等等事情上。但是把恶名硬性摊派下去,没经过几十年前那场浩劫的当代大学生们可能还是会觉得陌生的。近日,北大多名学生反映,校方提出“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要求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排查,该项目还给出了排查名额。
“我听说,一开始不少心理助理(学生干部)觉得报这个名单得罪人,就说班里没有这样的人,但学院不肯,要求必须按规定的人数上报名单。”一位学生说。即便有一个相对量化的标准,如果没人“达标”,学院也必须要上报名单,是否有强制之嫌?不少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咱不说几十年前,有些人在单位开会时上个厕所便被安上了右派的帽子。时代不同了,做这种对比显得不负责任。且说今日,查查资料,我们就能知道,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由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以至于损害了现实的人际关系和学业事业。不知北大有多少学生上网成瘾,因为这个界定实在需要专业医生的介入。让学生干部像完成任务一样完成指标,给自己的同学戴上“网瘾”的帽子,这种做法,近来实在少见。
信息社会,网上的新闻、视频、各种言论、学习软件包括购物,都应该是不少大学生必要的生活内容。那么,如何判定每个人对网络的需要?如何判定某一个学生已经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学生干部能不能准确地判断自己同学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是不是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不知被戴上莫须有的“网瘾”帽子的学生,下一步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会不会在继续求学和就业的环节中受到负面影响?
“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的内容,媒体没有具体介绍,但就如今的效果看,这个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就已经走偏,至少损害了被“戴帽”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那些平常为人处世不太圆滑的学生,可能没有网瘾也被生生戴上了网瘾帽子),损害了执行人——学生干部们的心理健康。经历了这一番“运动”,不知大学生们的心理究竟是更加健康了呢,还是被摧残了呢?
真心希望北大暂时停下“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至少立刻终止硬性摊派网瘾帽子的行动。好在北大的学生们现在还懂得公开质疑,若是学生们人人自危、一声不发、暗自活动甚至栽赃整治他人,那“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项目就有可能造就一种致命的心理病毒,比网瘾要可怕百倍。
来源:北京晚报
下载说明:① 请不要相信网站的任何广告;② 当你使用手机访问网盘时,网盘会诱导你下载他们的APP,大家不要去下载,直接把浏览器改成“电脑模式/PC模式”访问,然后免费普通下载即可;③ 123云盘限制,必须登录后才能下载,且限制每人每天下载流量1GB,下载 123云盘免流量破解工具
版权声明:
小编:吾乐吧软件站
链接:https://wuleba.com/4836.html
来源:吾乐吧软件站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Ava
几十年前的浩劫。。。。
Noah
这是景德镇,所以什么就都能想明白了